开云官网入口客服: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中国已能生产万吨巨轮且出口到美国
新闻中心

咨询热线



总经理: Life 

电   话:0755-22250819

邮   箱:smart@cnszsl.com


海运部:刘少娜

电   话:0755-22250829

邮   箱:smart@cnszsl.com


空运部:刘小姐

电   话:0755-22250809

邮   箱:smart@cnszsl.com

开云官网入口客服: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中国已能生产万吨巨轮且出口到美国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时间:2025-10-26 13:14:40来源:开云官网入口客服

开云官网入口扫码:

  在1888年,清光绪十四年,中国已经具备了制造船舶的能力,并能够生产万吨级的巨轮,甚至成功将这些船只出口到美国,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造船业的重大突破。 回顾历史,中国古代的造船业曾经达到辉煌的高峰,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丽航程,展示了中国在海上强大的实力和高超的造船技术。实际上,近代中国的造船工业起步较早,至少在亚洲范围内,中国在造船方面的技术一度处于领头羊。 清朝咸丰年间,洋务运动蓬勃展开。1861年,曾国藩在安庆设立了内军械所,这也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军工企业。在这一段时期,徐寿,这位来自无锡的杰出人才,被认为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奠基人。他被派往安庆内军械所,负责制造船舶。他积极推动仿制西方的轮船,并邀请了自己的好友华衡芳共同参与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1862年夏,蒸汽机的试验终于成功。 《曾文正公日记》记载了当时的情况:“华蘅芳、徐寿所作火轮船之机来此试演。其法以火蒸气贯入筒,筒中三窍:闭前二窍则汽入前窍,其机自退而轮行上弦;闭后二窍则汽入后窍,其机自进而轮行下弦。火愈大则汽愈盛,机之进退如飞,轮行亦如飞,约试验一时。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也能为之,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。” 到了同治四年(1865年),中国第一艘由蒸汽机驱动的轮船——“黄鹄”号,在安庆内军械所成功下水。这艘船长17米,航速为6节,重25吨,机舱位于前部。尽管“黄鹄”号的速度较慢,且性能有所不足,但它无疑是中国在自制轮船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。 随后,福建和浙江的总督左宗棠也开始在杭州进行轮船试制,并成功制造出了一艘小型轮船。尽管这种船只仍处于试验阶段,且完全采用手工业生产,但它显示了中国自造船只的潜力。 然而,事实上,单纯依赖购买外国轮船,或仅仅依靠手工业制造船只,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为了推动造船业的真正发展,中国迫切地需要引进并学习西方的机械制造和造船技术。经过多次尝试与失败,中国对造船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最终推动了近代造船工业的兴起。

  1863年,李鸿章设立了洋炮局,并购买了部分外国机器。然而,由于设备不全,没办法真正开展轮船制造工作。为实现目标,李鸿章急切地认识到,西方国家的强大正是靠着先进的船舶与火器技术,只有学习这些技术,中国才能自强不息。 1864年9月,李鸿章建议下属丁日昌向总理衙门报告,提出造船问题。他认为,外国的强大正是依赖于舰船和火炮,而中国应该尽快建厂造船,以应对外部威胁。他指出,闭关锁国的时代已逝去,关键是要吸收外部的先进的技术。 1865年,李鸿章指派丁日昌与外国机器厂接洽,并购买了相关设备。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,丁日昌发现了科尔机器厂,这家工厂可以修造很多类型的轮船和炮火,拥有最大的机器设备。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最终以六万两银子的价格购买了设备,并成功将其安装在新的江南制造总局。

  1867年,江南制造总局开始具备了造船的门槛,曾国藩还申请将部分税收拨用于专门建设轮船厂,确保了造船经费的充足。1868年,江南制造总局成功制造出了中国的第一艘自制蒸汽机船——“惠吉号”。这艘船在吴淞口外成功进行了试航,并顺利航行至浙江舟山,成为中国自造的第一艘能够远洋航行的轮船。 随着江南制造总局的持续不断的发展,中国的造船技术逐步提升。到1870年,江南制造总局已能制造更大的轮船,如威靖轮,其排水量达到了1000吨。随技术的不间断地积累,到了1876年,甚至开始试制小型铁甲舰船。 1889年,福州船政局成功建造了中国第一艘钢质巡洋舰“平远号”,这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进入了钢船时代。这艘军舰长60米,宽12.2米,排水量达2100吨,配备了多门大炮和鱼雷发射管,堪称当时中国造船的巅峰之作。 到了1918年,上海江南造船厂已经能够建造万吨级货船,并成功承接了美国的订单。这些货轮不仅规模庞大,而且采用了全遮蔽甲板的设计,充分展示了中国造船工业的强大实力。 然而,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,尽管中国造船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,但与日本的差距逐渐拉大。日本的造船技术超越了中国,慢慢的变成为世界领先者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更多相关信息推荐